• 注册 / 登录
  • 切换到窄版
  • 查看: 1113|回复: 0

    PMOS防浪涌抑制原理分析

    [复制链接]

    26

    主题

    26

    帖子

    124

    积分

    注册会员

    Rank: 2

    积分
    124
    发表于 2024-2-7 22:55:4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    路线栈欢迎您!

  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    x
    前言

    减小输入电压纹波,常常在电源输入端加上大电容来进行滤波。若电路不加任何处理,往往会上电爆炸,小陶瓷电容还好,因为容量小,但是大电解电容可就gg了。这是因为上电瞬间,电容由于电压不能突变,维持初始值0,这相当于短路,当上电时,输入电压全部加在阻抗很小的线路上,产生浪涌电流。

    防浪涌抑制电路的作用是抑制上电瞬间输出电容上的大电流。

    1.png
    图1 PMOSFET负载开关电路

    防浪涌抑制电路原理

    下图是PMOS防浪涌电路的简化原理图。

    2.png
    图2 防浪涌抑制电路简化电路图

    采用PMOS是因为负压开通,可与输入共地,若采用NMOS,可就需要charge bump才能导通了。

    防浪涌抑制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场效应管的电流放大特性,控制输入电流从0逐渐增加,缓慢的为输出侧电容充电,直至场效应管完全导通,从而避免由于输出侧电容的瞬间短路特性导致产生的大电流。

    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,上电阶段,C1充电阶段,Cin充电阶段。

    1. 上电阶段
    上电瞬间,电容C1短路,PMOS管Q1的SG两端电压为0,Q1不导通,SD两端阻抗无穷大,Cin上无电流。

    2. C1充电阶段
    输入给C1充电,充电时间常数约为R2*C1。随着C1的充电,Q1的SG两端电压逐渐上升,当达到PMOS管的开启电压Vth后,Q1导通。

    3. Cin充电阶段
    随着C1两端电压逐渐升高,Q1逐渐导通,管子上流过的电流逐渐增加,从而给Cin进行充电,充电时间常数为Rsd*Cin,Rsd为Q1导通时的等效电阻。

    当C1两端的电压,达到R1两端在输入的分压时,充电结束。Cin两端的电压达到输入电压时,充电结束。
    以上工作工程可由下图表示。Vc1是C1两端的电压。Vcin是Cin两端的电压,Icin是Cin流过的电流。

    3.png
    图3 上电时序图

    关注图3 电流的波形,为什么会这样;从0增加到最大,斜率先增大,后减小,而后电流又快速下降。

    PMOS上的电流其实主要与两条曲线有关,一个是mos的转移特性曲线,Vsg越大,-Id越大,那么电容充电电流的波形与转移特性一致,另一方面若不考虑mos阻抗的变化,当作常数R,那么随着电容电压增加,充电电流是越来越小的。当两者达到一个平衡后,出现最大电流。不过电路中有寄生参数,应该不可能让ic的电流不可导,所以在极值点是平滑过渡的。

    4.png
    图4 MOS两条主要电流曲线

    三、影响因素

    1. RC参数的影响
    要想电容充电电流小,充电慢,最简单的来说就是增大时间常数,包括mos管你都可以当作阻抗来考虑,最开始阻抗无穷大,完全导通阻抗几乎为0.
    所以可以通过调节R2,C1可控制mos开启电压的上升速度,从而控制电流。当然在调节R2时,需同步调节R1,以确保电阻足够的功率降额或者足够的开启电压。

    2. MOS参数的影响
    实际上,PMOS参数的差异也会影响浪涌电流,比如转移特性和Vth。

    1)转移特性的影响
    不同的转移特性会导致相同的VSG下,导通电流的不同,如下图所示。

    5.png
    图5 不同MOS的转移特性

    2)Vth的影响
    不同的Vth会导致MOS导通时电流的上升速率不同。假设MOS的电流放大倍数相同,即转移特性曲线中斜率相同,Vth不同,导致相同VSG下,导通电流不同,Vth越小,导通电流越大。

    6.png
    图6 MOS不同Vth下的转移特性

    MOS导通电流越大,Cin充电电流越大。而Cin总电荷量是一定的,由Q=CU=It可知,电流大,充电时间短,峰值电流大,而电流小,充电时间长,峰值电流小。

    7.png
    图7 MOS不同Vth下的工作过程

    四、实际测试波形

    结合实际浪涌电流波形进行分析。上电一段时间后,回路电流快速上升,等效输入电容充电,电流到达峰值后,由于电容电压上升到一定值,充电电流减小,而后后级电路启动,由于带载,电容电压被拉低,充电电流又会上升后回落,直到充电结束。图中充电结束后的电流震荡,可能跟后级电路有关,需结合实际进行再分析。

    8.png
    图8 实际浪涌电流测试波形

    根据前文分析,在电路参数不变的情况下,不同板卡测试结果不同,可能是由于MOS管差异导致,而MOS管的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很难保证,所以建议调整C1,R2,R1,如增大C1或R2,R1,可减小浪涌电流。由于整个电路启动时间的要求,RC不能太大,浪涌电流时间一般保证在2ms左右。

    五、结语

    为何使用P-MOSFET而不是N-MOSFET实现,是因为P-MOSFET作为高边开关使用时的导通方法更简单、容易实现,如果使用N-MOSFET作为高边开关的话,需要另外使用自举电路才能使其导通。相关内容请看:P-MOSFET浪涌电流抑制应用
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小黑屋|路丝栈 ( 粤ICP备2021053448号 )

    GMT+8, 2024-9-8 09:27 , Processed in 0.050131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    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