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注册 / 登录
  • 切换到窄版
  • 查看: 2349|回复: 0

    基于 Polar Si9000e 计算传输线特征阻抗的全攻略

    [复制链接]

    676

    主题

    690

    帖子

    6884

    积分

    版主

    Rank: 7Rank: 7Rank: 7

    积分
    6884
    发表于 2024-5-13 21:45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    路线栈欢迎您!

  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    x
    前言

    伴随近几年集成电路制程工艺的进步,PCB 传输线上信号的频率逐年提高,非常容易导致信号在传输过程当中,由于受到传输线的阻力而出现插损(插入损耗,单位为分贝),这种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被称为特性阻抗或者特征阻抗。换而言之,如果信号在传输过程当中,传输路径上的特征阻抗发生了变化,信号就会在阻抗不连续的结点发生反射。因而 PCB 上的传输线仅仅只解决通和断的问题还远远不够,还需要进一步确保其传输链路上特性阻抗的匹配和连续。

    1.png

    英国宝拉 POLAR 公司推出的 Si9000e,正是一款这样可以预测 PCB 走线阻抗的计算工具,该工具已经成为高速电路设计当中,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。该工具提取了 100 余种 PCB 传输线的典型结构,并且基于这些结构对指定频率下的传输线阻抗进行建模计算。Si9000e 将影响 PCB 传输线阻抗的主要因素:板材厚度、顶层走线宽度、铜泊厚度、走线周围的包地间距、表面绿油的厚度 作为输入参数,就可以计算出表面单端/差分和共面单端/差分类型走线的阻抗。

    英文词汇

    由于 Si9000e 传输线场求解器(Si9000e Transmission Line Field Solver)采用的是全英文界面,因而在开始正式的内容之前,需要将软件界面高频出现的专业英文词汇,整理在下面的表格当中:

    Si9000e  界面英文词汇Si9000e 界面英文词汇
    Stripline [ˈstrɪplaɪn] n.带状线,电介质条状线Coplanar [kəʊˈpleɪnə(r)]  adj.共面的
    Microstrip [ˈmaɪkrəʊstrɪp] n.微带线,微波传输带Coated [ˈkəʊtɪd]  adj. 覆盖有阻焊油墨的
    Waveguide [ˈweɪvˌɡaɪd] n.波导Coarse [kɔːs]  adj. 粗略的
    Substrate [ˈsʌbstreɪt] n.基层Single-End [ˈsɪŋɡl  end] adj.单端的
    Dielectric [ˌdaɪɪˈlektrɪk] n.电介质Differential [ˌdɪfəˈrenʃ(ə)l]  adj.差分的
    Thickness [ˈθɪknəs] n.厚度Separation [ˌsepəˈreɪʃn]  n.隔离
    Cutout [ˈkʌtaʊt] n.分割Lossless [ˈlɒsləs]  adj.无损的
    Tolerance [ˈtɒlərəns] n.公差Trace [treɪs]  n. PCB 上的铜质走线
    注意:本文后续内容会将 Si9000e 直接简写为 Si9000。

    微带线 & 带状线

    PCB 电路网络当中的信号走线,可以划分为 微带线(Microstrip)和 带状线(Stripline)两种主要类型:

    2.Stripline-Microstrip.png

    微带线(Microstrip):即 PCB 表面的带状走线,由于一面裸露在空气中,可以向周围形成辐射或受到周围的辐射干扰,而另一面附着在 PCB 绝缘电介质上,所以其形成的电场一部分分布在空气中,另一部分分布在 PCB 的绝缘介质里,其信号传输速率高于带状线。

    带状线(Stripline):即 PCB 内层的带状走线,由于嵌在两层导体之间,所以其电场分布在两层导体所形成的平面之间,能量不会被辐射出去,也不会受到外部辐射的干扰。由于其周围分布的是介电常数大于 1 的电介质,所以信号传输速率要慢于微带线。

    无论是微带线还是带状线,在 PCB 当中这些走线的单位通常会采用密尔 mil,其与公制毫米 mm 的换算关系如下面等式所示:

    1. 1 密耳(mil) = 0.0254 毫米(mm)
    复制代码

    共面单端 & 共面波导

    传输线理论当中的共面波导(下图左)与共面单端(下图右)两种走线模型,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:

    3.Waveguide-Single-Ended.png

    共面波导(CPW,Coplanar Waveguide)是指在介质平面上制作出中心导体带,并在紧邻中心导体带的两侧制作出导体平面,这样就构成了共面波导,其本质上属于一种共面微带传输线(上图左)。

    共面单端(Coplanar Single-Ended)走线的概念类似于共面波导,不同之处在于其中心导体带两侧是指定宽度的接地走线,而非一个完整的地平面(上图右)。

    注意:当采用 Si9000 计算阻抗的时候,由于共面单端需要输入的计算参数更多。因此,在没有特别严格要求的情况下,可以直接使用共面波导作为阻抗计算的模型,同样参数情况下两者的计算结果差异非常细微。

    常用 PCB 叠层结构

    实际的 PCB 设计工作当中,在完成元件的布局摆放之后,会首先对 PCB 布线的瓶颈位置进行分析,根据敏感信号线的种类和数量来确定信号层的层数。然后再根据电源的性能参数要求,来确定内电层的层数。从而最终确定整个 PCB 的叠层设计方案。下面的表格对比了 3 种常见 四层 PCB 叠层方案 的优缺点(通常会优先选择第 2 和第 3 号叠层方案):

    4.Level-4.png

    而在接下来的表格里,则是对比了 4 种常见 六层 PCB 叠层方案 的优缺点(通常会优先选择第 3 和第 4 号叠层方案):

    5.Level-6.png

    Si9000 主界面介绍

    Si9000 软件的主界面可以被划分为【功能选择标签】、【模型选择区域】、【参数输入与计算区域】、【单位切换区域】四个区域:

    6.UI.png

    • 【功能选择标签】:在计算 PCB 特征阻抗的时候,需要将切换至无损计算(Lossless Calculation)标签。
    • 【模型选择区域】主要用于选择 PCB 典型层叠结构与走线方式的特征阻抗模型。
    • 【单位切换区域】用于在 米尔(Mils)、英寸(Inches)、微米(Microns)、毫米(Millimetres)计算单位之间进行切换。
    • 【参数输入与计算区域】用于输入 PCB 各种基材、铜层、阻焊油墨、走线的参数信息,并且利用这些信息计算出相应的特征阻抗。

    注意:勾选软件底部的【Auto Calc】可以开启自动计算功能,即当参数输入区域发生变化的时候,Si9000 就会自动计算出对应的特征阻抗结果。

    常见的阻抗模型

    现代传输线理论认为,信号在传输过程当中,特征阻抗的不连续会造成反射现象。而在信号完整性领域,反射、串扰、参考平面分割 都会导致阻抗的不连续问题,因而传输线特征阻抗的匹配显得尤为重要。在下面的列表里,对高速电路设计当中存在的一些概念进行了解释:

    • 时延:高速信号从电路网络的一端传送至另一端所需的时间。
    • 串扰:信号线之间的互感与互容所引发的噪声。
    • 反射:在传输线上阻抗不连续的位置,一部分信号会继续向前传输,另外一部分则会被反射形成回波。
    • 振铃:由于传输线的阻抗不匹配,导致信号被多次反射叠加之后,所出现的振荡波形。

    常见的阻抗计算模型可以划分为内层或者外层的 单端、差分、共面单端、共面波导、差分共面地、差分共面波导 一共 12 种模型:

    外层单端
    内层单端
    01.Impedance-Model-1.png
    02.Impedance-Model-7.png
    外层差分
    内层差分
    03.Impedance-Model-2.png
    04.Impedance-Model-8.png
    外层共面单端
    内层共面单端
    05.Impedance-Model-3.png
    06.Impedance-Model-9.png
    外层共面波导
    内层共面波导
    07.Impedance-Model-4.png
    08.Impedance-Model-10.png
    外层差分共面地
    内层差分共面地
    09.Impedance-Model-5.png
    010.Impedance-Model-11.png
    外层差分共面波导
    内层差分共面波导
    011.Impedance-Model-6.png
    012.Impedance-Model-12.png


           
    影响上述模型当中特征阻抗的因素有基材厚度、介电常数、铜层厚度、线宽、线距、阻焊油墨厚度等,具体请参考下面的表格:

    缩写英文名称功能描述
    H1Substrate 1 Height第 1 层基材的厚度(不包含铜厚);
    H2Substrate 2 Height第 2 层基材的厚度(不包含铜厚);
    Er1Substrate 1 Dielectric第 1 层基材的介电常数(多种基材压合时取平均值);
    Er2Substrate 2 Dielectric第 2 层基材的介电常数(多种基材压合时取平均值);
    W1Lower Trace Width阻抗走线的下线宽;
    W2Upper Trace Width阻抗走线的上线宽;
    G1Lower Ground Strip Width接地走线的上线宽。
    G2Upper Ground Strip Width接地走线的下线宽。
    D1Ground Strip Separation接地走线的间隔距离;
    T1Trace Thickness走线的铜层厚度;
    C1Coating Above Substrate基材的阻焊油墨厚度;
    C2Coating Above Trace铜皮或者走线的阻焊油墨厚度;
    C3Coating Between Traces铜层走线间隙的阻焊油墨厚度;
    CErCoating Dielectric阻焊油墨的介电常数;

    注意:残铜率是指板 PCB 上面覆铜面积与整板面积之比,例如未经加工的覆铜芯板的残铜率为 100%,而将表面铜层全部被蚀刻掉之后残铜率就变为 0%。

    导线的上/下线宽换算关系

    目前的 PCB 蚀刻制造工艺,会导致铜层走线出现上窄下宽的情况,形成类似下图这样的梯形截面走线:

    7.Trapezoid.png

    接下来的表格展现了不同基础铜厚情况下,铜层走线的W上/下线宽以及D线距,与W设计线宽和D设计线距之间的换算关系(如果不需要精确的计算,那么可以默认W上线宽比W下线宽 要窄约 1mil,具体参数建议咨询 PCB 生产厂家):

    [table=98%]
         [tr]  [td=219]基础铜厚[/td]  [td=242]上线宽
    8.PCB-Structure.png
    9.JLC04161H-7628.png
    10.JLC04161H-7628-1.png
    11.JLC04161H-3313.png
    13.JLC06161H-3313.png
    12.JLC04161H-3313-1.png
    14.JLC06161H-3313-1.png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小黑屋|路丝栈 ( 粤ICP备2021053448号 )

    GMT+8, 2025-1-7 16:18 , Processed in 0.048308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    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