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注册 / 登录
  • 切换到窄版
  • 查看: 1751|回复: 0

    一文读懂动力电池BMS均衡功能

    [复制链接]

    676

    主题

    690

    帖子

    6810

    积分

    版主

    Rank: 7Rank: 7Rank: 7

    积分
    6810
    发表于 2023-3-14 21:01:0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    路线栈欢迎您!

  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    x
    前言

    生产制造和使用过程的差异性,造成了动力电池单体天然就存在着不一致性。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单体容量、内阻、自放电率、充放电效率等方面。单体的不一致,传导至动力电池包,必然的带来了动力电池包容量的损失,进而造成寿命的下降。有研究表明,单体电芯20%的容量差异,会带来电池包40%的容量损失。

    电池单体的不一致,会随着时间的推移,在温度以及振动条件等随机因素的影响下进一步恶化,使得参数向着离散化方向,义无反顾打马而去。如同这个世界永远向着熵增的方向前进一样。趋势无法逆转,但可以干预,降低它的恶化速率。方法之一就是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对电芯实施均衡。

    一、均衡的触发

    业内早已认识到均衡的重要性,关于电池均衡的研究由来已久,得到的方法结论也多种多样。

    1.1 触发参数

    均衡面对的第一个问题,是什么条件下起动系统均衡功能。常见的是两条路线,一条是以单体端电压为监督目标,当单体压差进入一定范围,均衡开始发挥作用;另一条路线是以SOC为目标,认为SOC才是真正反映电芯需求的参数,当单体SOC与平均SOC的差值达到一定值,均衡过程被触发。

    实际上,SOC是一个更综合的参数,如果计算的合理准确,可以覆盖单体电压的影响。但是如果把SOC作为目标参数,则系统设计必须包含采集计算每只串联电芯SOC相关数据。

    1.2 什么状态可以均衡

    另一个问题,到底在什么过程中实施均衡,是不论什么过程,只要达到了参数的阈值就开始均衡,还是人为规定,均衡只发生在充电过程、放电过程,还是电池没有工作任务的静置过程。

    这个问题的观点不是非常一致,各家管理系统有不同的设置。我想,均衡过程应该可以设计在任何过程中,但需要考虑是否对电池包最有利。

    充电末尾均衡,在最高单体电压触及充电截止电压后,系统启动均衡功能,放掉电压最高单体部分电量,使得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充入更多电量,或者让高电量电芯给最低电量电芯充电,理想状态是全部电芯同时到达截止电压。

    在放电过程末尾均衡,当单体最低电压已经触及放电截止电压,系统启动均衡,最低电压消失后,系统还可以再运行一段距离。

    这个过程中会有两个问题,一方面,只有系统配备主动均衡功能,才可以实现继续行驶一段距离的目的,如果只有被动均衡,放掉高电量,则只能发挥去除电芯累积能量差距的目的;进而,另一个问题,即使在放电末尾,全部电芯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,但由于电芯之间的容量差异,到达充电结束时刻,充电均衡可能还是需要进行。

    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均衡,这里的一个问题是,由于电流大小不同,系统内阻大小不同的影响,动态的SOC和电芯电压往往不容易得到准确值,这对运行过程中均衡可能会非常不利。

    均衡策略

    2.1概念

    什么是被动均衡:

    被动均衡,运用电阻器,将高电压或者高荷电量电芯的能量消耗掉,以达到减小不同电芯之间差距的目的,是一种能量的消耗。

    什么是主动均衡:

    主动均衡,运用储能器件等,将荷载较多能量的电芯部分能量转移到能量较少的电芯上去,是能量的转移。

    有专家认为,上面的两个表述应该对应于耗散型均衡和非耗散型均衡。而主动还是被动,应该取决于触发均衡过程的事件,系统到达那个状态不得不进行的就是被动。如果是人为设定,在可以不均衡的时候设置了均衡程序,才称为主动均衡。

    例如,放电放到最后,电压最低的电芯已经到达了放电截止电压,而其他电芯还存有电量。这时候,系统为了把尽量多的电都放掉,于是把高能量电芯的电部分的转移给低能量的电芯,使得放电过程又进行下去,直到把全部电量放干净,这是被动均衡过程。如果在放电至电量还有40%的时候,系统预计到,在放电截止的时候会出现不均衡,于是起动均衡过程,这才是主动均衡。

    最近看到了这部分内容,放在这里供参考。

    2.2 均衡控制策略

    当前的均衡控制策略中,有以单体电压为控制目标参数的,也有人提出应该用SOC作为均衡控制目标参数。暂且搁置两个控制目标孰优孰略的讨论,举例说明均衡策略的一般形式。

    以单体电压为例。设定均衡控制的触发阈值,比如极值与平均值的差值达到50mV起动均衡过程,5mV结束均衡。管理系统按照固定的采集周期采集每一串单体端电压,先计算平均值,再计算每只电芯电压与电压均值的差值,电芯编号按照差值大小排队。差值与设定阈值比较,若最大的差值在阈值范围内,触发均衡程序。后续策略与具体均衡实现形式有关。

    均衡硬件概述

    3.1 基于变压器

    变压器匝数多的原边并联在整个电池组的总正总负上,匝数少的副边通过开关的切换可以并联在任意一只电芯上,变压器通过互感作用,使得能量在原边与副边之间的传递。

    均衡过程大体是这样的。副边先并联在高能量电芯上,能量传递到原边,形成原边的端电压,加载在整个电池组上,给整组电池组充电;副边并联在低能量电芯上,通过变比,得到一个高于低能量电芯端电压的电压,给电芯充电。

    3.2 基于双向DCDC

    有文献提出的做法是,将每只电池的SOC与平均SOC做差,按差值大小将电池排队,按照一帮一一对红的原则,差值正的最大与负的绝对值最大结成对子,通过低压DCDC,电压高的电芯给电压低的充电。以此类推,遍历全部差值超过某个限定值的电芯,直到遇到没有配组必要的电池为止。

    3.3 基于电感

    基本想法是把能量高的电芯能量暂存在电感中,待电路开关转换位置,电感与低能量电芯连接成回路,再将电感中的能量放入低能量电芯中。

    一个具体的例子。比较相邻两只电池A和B的端电压, A高B低;均衡电路首先把电感与A短时间接通,将部分能量充入电感,断开;再使电感 与B形成回路,电感给B充电。能量只能通过电感在相邻的电芯之间传递,但一串电芯的第一只和最后一只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能量转移,因而可以形成一个能量传递的闭环。在多次比较传递以后,理论上系统内的单体电压可以实现均衡。

    3.4 基于电容

    与应用电感的基本想法类似,同样是设法把高能量电芯部分能量暂存在电容里,通过配置开关电路,将能量转移给低能量电芯。

    电容的应用一般有三种方式,多电容均衡,单电容均衡和双层电容均衡。

    多电容均衡和单电容均衡原理类似,区别在于,多电容电路,电容只在左近的两只电池之间切换,而单电容均衡,是用开关的不同通断组合,使得电容可以并联在任意一只电芯的两端。

    将一只电容并联在高能量电芯的两端,部分能量,以充电的形式转移到电容上,待到电芯与电容电压平衡,开关断开,并将电容转接到低能量电芯的两端,待到电芯与电容电压平衡,再去重复刚才的过程。电芯自身具有内阻,给电芯充电的电源电势必须略高于电芯。经过几次转移,电容最后与低能量电芯并联时,发现自己不能再给电芯充电了,压差不够了。此时均衡过程宣告结束。

    双层电容均衡,是在多电容的基础上增加一只并联在整个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容,使得一串电芯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的能量转移成为可能,也提高了均衡效率。

    3.5 基于电阻

    给电芯两端并联电阻,让电阻消耗掉部分电池能量,也就是前面说到的被动均衡采用的方式。

    并联电阻有两种形式,一种是固定连接,电阻长期并联在电池两端,电芯电压高时,通过电阻的电流大,消耗的电量多,电池电压低时,电阻消耗电量小。通过电阻这种压敏特性,实现电池端电压的均衡。这是个理论上可行的方法,实际很少使用。

    另一种并联电阻方法,是通过开关回路将电阻并联在电芯两端。开关由管理系统信号触发,当系统判断哪个电芯电压或者SOC高时,连接其并联电阻,消耗其能量。

    均衡的局限性

    被动均衡,电流无法完全按照实际需求去做,因为通过电阻消耗的能量,转化成热量,对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电池包都会产生不良影响;

    主动均衡,需要配置相应电路和储能器件,体积大,成本上升,这两个条件一起决定了主动均衡不容易推广应用。

    电池包的每个充电放电过程,都伴随着一部分电池局部的附加充放过程,无形中增加了电池的循环次数,对于本身需要充放电才能实现均衡的电芯,额外的工作量是否造成其超越一般电芯的老化,进而造成与其他电芯更大的性能差距,还没有研究做出过明确的判断。
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小黑屋|路丝栈 ( 粤ICP备2021053448号 )

    GMT+8, 2024-12-22 21:41 , Processed in 0.042779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    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